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7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0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复合酶法提取海黍子中海藻酸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黍子是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带性褐藻,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海渤海沿岸,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可以作为海藻酸提取的原材料。采用复合酶法(包括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提取海黍子中海藻酸钠,在酶添加量、酶解温度、pH、提取时间的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筛选结果为:纤维素酶添加量3%、果胶酶添加量3%、木瓜蛋白酶添加量1%、料液比1∶20,在55℃和pH 4的条件下酶解105 min,通过消化、脱色、钙析、酸化和醇沉等工艺制备海藻酸钠,提取率达到16.82%。结果为海黍子的高值化加工提供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2.
藻类作为一种生物吸附剂用于去除水溶液中单种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对共存的多种金属离子去除则相对复杂。本实验利用碱预处理后的羊栖菜藻粉作为海藻吸附剂,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其去除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Zn(Ⅱ)、Cu(Ⅱ)、Cr(VI)和Ni(Ⅱ)]的影响,并通过电镜观察和红外光谱分析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结果发现,pH 2时Cr(VI)去除率最高,在pH 6~9时,Cu(Ⅱ)、Zn(Ⅱ)和Ni(Ⅱ)的去除率较高。海藻吸附剂在低剂量(2~4 g/L)投加时,4种重金属的去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于4 g/L时,去除率不再增加。Zn(Ⅱ)和Ni(Ⅱ)的吸附在25 min左右达到平衡,Cr(VI)和Cu(Ⅱ)稍慢;温度对海藻吸附剂去除Cu(Ⅱ)、Zn(Ⅱ)、Cr(VI)和Ni(Ⅱ)的影响并不明显。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海藻吸附剂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表明它们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海藻吸附剂对Cr(VI)和Ni(Ⅱ)的最大吸附容量明显高于Cu(Ⅱ)和Zn(Ⅱ)。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说明吸附方式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前后海藻吸附剂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主要与羧基有关。研究表明,海藻吸附剂对电镀废水中Cu(Ⅱ)、Zn(Ⅱ)、Cr(VI)和Ni(Ⅱ)都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53.
马尾藻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源.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1995~2008年4月有关马尾藻研究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国内马尾藻研究开发及利用论文产出的领域,不同年份发表论文的数量.同时,分析了国外马尾藻研究开发及利用的论文产出领域,国家,不同年份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我国在外文期刊发表的论文.结果表明,国内马尾藻的研究侧重于应用方面,在医药、食品工业、农业等方面研究和利用较多.但是在生态学、海洋学、环境科学等基础研究方面发表的论文数量落后于国外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154.
羊栖菜提取物对食用菌竞争性杂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羊栖菜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Rf 0.47(10g·kg^-1、1g·kg^-1)和Rf0.81(100g·kg^-1、1g·kg^-1)对圆弧青霉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5%、50%和85%、25%,羊栖菜乙醚提取物乙酸乙酯相的薄层分离带Rf0.30(100g·kg^-1)对绿色木霉及黑曲霉抑制率分别为75.67%、83.46%。相关系数分析显示:不同浓度的3个处理组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分离带和浓度两因素对绿色木霉、圆弧青霉、黑曲霉菌丝生长抑制率的影响极显著。在3种质量浓度下,羊栖菜乙醇Rf0.47、Rf0.81、羊栖菜乙醚Rf0.00对圆弧青霉孢子萌发以及羊栖菜乙醇乙酸乙酯相、羊栖菜乙醚乙酸乙酯相、羊栖菜乙醚Rf0.30对黑曲霉孢子萌发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5.
Two of 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s were founded in a brown alga, Sargassum fulvellum. After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these two products were investigated by NMR spectroscopy and GC-mass spectroscopy. The two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to be 1-O-palmitoyl-2-O-oleoyl-3-O-(α-D-glucopyranosyl) –glycerol (POGG) and 1-O-myristoyl-2-O-oleoyl-3-O-(α-D-glucopyranosyl) – glycerol (MOGG) which were obtained from Sargassum fulvellum for the first time. POGG and MOGG showed fibrinolytic activity in the reaction system of pro-u-PA and plasminogen.  相似文献   
156.
从洋栖菜中提取出水溶性的粗多糖-褐藻糖胶,该多糖为由岩藻糖、半乳糖等糖基组成的杂多糖,并含有硫酸酯.经醇析、氯化钙分级沉淀分离后,用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层析,0.3~1.5mol/LNaCl溶液梯度洗脱得组份F1、F2、F3.分析表明F1和F2均为以岩藻糖为主的多糖硫酸酯,岩藻糖、木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的物质量比分别为1∶trace∶0.027∶0.46和1∶0.03∶0.16∶1.36.氮蓝四唑光化还原试验表明三组份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F1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7.
本研究通过分析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10.02±0.03) g]生长性能、体组成、肠道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性能的变化,评价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铜藻(Sargassaum horneri)、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海带渣、石莼(Ulva lactuca L.)及混合藻粉在刺参幼参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了为期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1) 鼠尾藻和混合藻粉组刺参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极显著高于其他各藻粉组(P<0.01),海带渣组刺参的WGR和SGR最低,肠体比(IBR)和脏体比(VBR)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藻粉对刺参存活率(SR)影响不显著(P>0.05);2) 不同藻粉对刺参体壁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影响不显著(P>0.05);3) 鼠尾藻和混合藻粉组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海带、海带渣和石莼组,海带渣组最低(P<0.01);藻粉对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刺参粪便的酸不溶性灰分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4) 鼠尾藻组和混合藻粉组刺参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海带渣组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刺参的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性能,添加任一海藻均未达到替代鼠尾藻的饲喂效果,但多种海藻混合添加,其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性能与单独添加鼠尾藻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8.
环境因子对鼠尾藻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鼠尾藻幼苗的生态适应性,研究了温度(5~34 ℃)、盐度(10~50)和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对鼠尾藻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 氮浓度高于8 mg/L或磷浓度高于1.2 mg/L,或温度高于28 ℃,对鼠尾藻幼苗的光合作用均有显著影响(P<0.05);(2) 短时间的5~15 ℃的低温胁迫或10~50盐度胁迫6 h对鼠尾藻幼苗的Fv/Fm值影响不明显;(3) 氮、磷浓度分别为2~4 mg/L和0.2~0.8 mg/L,且NH+4-N∶NO-3-N的比值为1~3时,较利于鼠尾藻幼苗光合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9.
鼠尾藻多酚分级组分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平板生长抑制法对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kuntze多酚化合物各分级组分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各分级组分对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沙蚕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鳗弧菌、溶藻弧菌和四联微球菌等受试菌株均有抑菌活性。其中,分级组分I(Mr5.0×103)的抑菌效果优于其他组分,对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和沙蚕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900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鳗弧菌和溶藻弧菌的MIC值为1 800μg/ml,对四联微球菌的MIC值为3 600μg/ml。另外,组分I(Mr5.0×103)显示出较好的热稳定性,在pH 3~4时对受试菌的抑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60.
建立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海藻中岩藻黄素的定量分析,并测定新鲜及干制褐藻中岩藻黄素含量,探究不同干制方式对褐藻岩藻黄素的影响。样品经甲醇提取、C18柱固相萃取净化后,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流动相采用水与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5℃、检测波长450 nm进行液相色谱分析。在该条件下,岩藻黄素在0.11~50 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38.46X+0.8899,R~2=0.9999),检测限为0.03 mg/L,回收率为92.66%~109.0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6~4.61%。采用该方法,岩藻黄素提取净化完全,杂质干扰小,回收率高,能够对海藻及其制品中岩藻黄素进行准确定量。采用该方法测得新鲜海带和马尾藻的岩藻黄素含量(干基)分别为559.2和680.4 mg/kg,而干制褐藻样品中岩藻黄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新鲜褐藻。不同干制方式造成的岩藻黄素损失程度为真空冷冻干燥45℃烘干≈自然晾干。因此,在规模化分离制备海藻岩藻黄素时,宜采用新鲜或冻干海藻作为原料,从而保证岩藻黄素的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